展會信息港展會大全

如何促進原始創(chuàng)新和科技人才培養(yǎng)?院士、科學家共話科學前沿探索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發(fā)布日期:2023-09-25 09:14:16   瀏覽:13904次  

導讀:9月23日-24日,第五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暨第三屆青年科學家50論壇在深圳舉辦。47位來自不同領域的青年科學家首次集體亮相并領取今年的獎杯。超50位兩院院士,20位大學校長、副校長,50多位新基石研究員,近200位科學探索獎獲獎人齊聚南方科技大學,共議科學...

9月23日-24日,第五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暨第三屆“青年科學家50論壇”在深圳舉辦。47位來自不同領域的青年科學家首次集體亮相并領取今年的獎杯。超50位兩院院士,20位大學校長、副校長,50多位新基石研究員,近200位“科學探索獎”獲獎人齊聚南方科技大學,共議科學前沿和科技人才培養(yǎng)等熱門話題。論壇由南方科技大學、騰訊公司共同主辦。

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jīng)等媒體采訪時,新基石科學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嫵蓉表示,根據(jù)國家對科技力量的定位,企業(yè)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主體,在國家戰(zhàn)略科技的建設上,無論企業(yè)、高校還是研究院所,包括一些新型的研究機構(gòu),都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其中,在國家宏觀的科技政策、科技戰(zhàn)略方面,主要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的參與則可以做一些促進工作和有益的補充,“相比于美國,中國的社會力量在基礎研究投入這一塊占比還很校我們希望做一些探索,能起到引領的作用,共同發(fā)揮社會力量的作用。”

激發(fā)科技創(chuàng)新的原動力

作為目前國內(nèi)金額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計劃之一,“科學探索獎”于2018年設立,由楊振寧、饒毅、施一公、潘建偉、謝曉亮等14位知名科學家與騰訊基金會發(fā)起人馬化騰共同發(fā)起。獎項覆蓋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十個領域,每位獲獎人將在5年內(nèi)獲得總計300萬元獎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

五年來,“科學探索獎”資助了248位青年科學家,他們來自26個城市,90所科研機構(gòu),平均年齡41歲;35周歲及以下的獲獎人26位,女性獲獎人24位,各占大約10%;還有11位港澳地區(qū)獲獎人。“科學探索獎”鼓勵青年科技人才勇闖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無人區(qū)”。獲獎人中,共有7位研究成果入選年度“中國十大科學進展”,2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眾多獲獎人在國際核心科學期刊上發(fā)布重大科研成果。

談及社會力量的參與給基礎科研帶來的作用,2020年“科學探索獎”先進制造領域的獲獎人、來自天津大學的陳焱教授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一方面是經(jīng)費,做基礎研究的經(jīng)費相對比較少,社會資助給了基礎研究的人機會和認可。其次,也帶來了基礎研究科學家的社會影響力,進而帶來了很多積極的社會效應。

新基石科學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嫵蓉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jīng)等媒體采訪時表示,根據(jù)國家對科技力量的定位,企業(yè)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主體,在國家戰(zhàn)略科技的建設上,無論企業(yè)、高校還是研究院所,包括一些新型的研究機構(gòu),都是非常重要的力量,這些力量共同構(gòu)成了整個中國的科技生態(tài)。“新基石科學基金會作為一個社會的基金會,騰訊作為一家民營企業(yè),在里面發(fā)揮一部分的作用,去做一些促進工作和有益的補充,這是我們的定位。”她提到,相比于美國,中國的社會力量在基礎研究投入這一塊占比還很校“我們希望做一些探索,能起到引領的作用,共同發(fā)揮社會力量的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科學探索獎發(fā)起人鄔賀銓表示,“科學探索獎”的發(fā)起,主要動機是希望真正把科技創(chuàng)新的關鍵創(chuàng)新的原動力激發(fā)出來。“科技創(chuàng)新根本在人才,探索獎定義在45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在資助五年以后,他們在50歲以下,正是科技行業(yè)的骨干和棟梁。同時,探索獎定位在長遠,更看重他們在科學前沿前瞻性方向上的選擇和創(chuàng)新思路的探索,以及從基礎科研、基礎應用等方面著力支撐國家科技發(fā)展。”

科學是頂級人才的競爭

今年的“青年科學家50論壇”以“聚焦原創(chuàng),突破邊界”為主題。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xié)名譽主席韓啟德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竇賢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展開了一場關于青年科學人才培養(yǎng)的對話。

韓啟德提出:“科學是有‘共同體’的,大家興趣相同、目標一致,慢慢形成了一個共同的理念和方向,形成了學科的范式。這對青年科學家的成長將產(chǎn)生重要影響。”

科學人才培養(yǎng)中,怎么發(fā)掘“潛力股”?潘建偉認為:“最重要是興趣驅(qū)動,這是我們組建隊伍時非常強調(diào)的,作為老師要尊重青年人的興趣,幫他們找到適合做的事。”

好的科學獎勵體系應該是怎樣的?竇賢康表示:“雖然‘錢’越多越好,但是多或少不是第一位的,關鍵是在確定的邊界下怎么把有限的經(jīng)費投入到最具活力的青年科學家身上。”

“科學是頂級人才的競爭,科學家要把研究作為一生中最大的愛好才可能走得更遠,沒有興趣堅持不到最后。”竇賢康同時表達了對青年一代的期望:“這一代人真正要實現(xiàn)中國科學界的重要工作,在一定階段中要定下心來,遠離一點世間的喧囂。”

在選聘用人、項目資助、獎勵等方面,如何改革和優(yōu)化科學獎勵的評審機制?作為“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科學委員會委員、“科學探索獎”發(fā)起人之一,潘建偉介紹稱:“項目剛組建時就設立了明確的回避制度,科學家們都做出了鄭重承諾,我們非常小心細致地討論每個項目,也保證了評選的信譽和聲望。”

“為什么‘科學探索獎’可以成功,原因之一是科學家說了算?茖W的評審和評價要由‘科學共同體’來決定。”韓啟德說。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賈寧

贊助本站

人工智能實驗室
相關內(nèi)容
AiLab云推薦
推薦內(nèi)容
展開

熱門欄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實驗室 版權(quán)所有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公司動態(tài) | 免責聲明 | 隱私條款 | 工作機會 | 展會港